close

  美國司法部長霍爾德4日表示,希望歐盟國家民眾能夠瞭解,美國政府關註他們對個人隱私的考量。他說,美國政府正在進行審查,預計短期內就會有(對歐監聽政策當鋪調整的)消息宣佈。
  分析人士認為,隨著美國大規模竊聽歐洲國家領導人及民眾的秘密活動被曝光,“竊聽門”事件持續發酵,被視為美國“盟友”的歐洲自感受傷的同時紛關鍵字紛向美國發難。倍感壓力的美國政府,短期內或許會展現出一些改變的姿態,但這種改變能落實多少,還要打上一個問號。
  友邦驚詫或帛琉為臉面
  自今年6月美國情報系統面向全球的“竊聽門”事件爆發太平洋房屋至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0月下旬,歐洲媒體連續爆料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民眾和政要遭美國竊聽。“受害國”反應激烈,多國政要或急召美國大使,或致電奧巴馬,或派官員赴美,討要說法。
  先前一直沒拿國際社會巨大反彈“當回事”的奧巴馬政府“嚴肅”了起來。美國一面通過外交渠道低調解釋,以不知情為由幫總統奧巴馬撇清;一面駁斥報道失實,以“誰都這樣乾”及美歐情報共享為由,對系統傢俱內對外展開辯解。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資深研究員達雷爾·韋斯特說,盟友們恐怕不會預料到美國待朋友竟與待敵手無異,也會對美國竟然如此“沒底線”感到沮喪,其中最驚人的莫過於美情報機構連最親密盟國的政府首腦都不放過,而竊聽項目也顯示美國政府對盟友缺乏信任。
  不過,也有美國政客稱,歐洲盟友對美國竊聽心知肚明,之所以大動肝火是出於各自國內政治壓力和輓回顏面的需求。“竊聽門”暴露的是,美國與盟友之間鏡面上的一道劃痕,還暴露出美國對待不同盟友親疏有別。據《華盛頓郵報》報道,美國國家安全局將美盟友分成三六九等,決定情報共享範圍的大小。美國與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結為最親密的“五眼聯盟”,繼而又有“九眼”“十四眼”等類別,“待遇”逐級降低。報道說,德國對自己未能受邀成為“九眼”一員而耿耿於懷。
  拒絕直面大事化小
  在此番針對歐洲盟友的“竊聽風波”乍起之前,為平息美國民眾的質疑和怒火,奧巴馬政府對內一直以情報搜集重在反恐和情報監聽內外有別兩大理由為網絡和電話竊聽項目辯解,策略重點是將大事化小,拒絕直面問題。
  分析人士指出,從美國政府種種表態看,竊聽項目是否針對美國內目標、是否損害美國公民權益成為考量重點。因此,情報項目旨在打擊恐怖,成為了後“9·11”時代說服美國人為竊聽計劃“買賬”的理由。
  不過,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羅特科普夫日前撰文說,白宮是在讓美國民眾接受“無知”為藉口。奧巴馬政府不能總拿情報監控項目始於小布什時代為藉口,畢竟“棱鏡”等監控項目在奧巴馬已近5年的任期內繼續得以擴張。
  羅特科普夫說,白宮現在理應看到,“竊聽門”的後果絕不僅僅是單純政治上或外交上的尷尬。比如,有一些組織預計,一些美國企業會因被視為涉嫌參與竊聽或易受國家安全局影響而丟掉外國合同,預計這類損失可達350億美元。
  找個由頭監聽世界
  美國社會究竟如何看待“竊聽門”?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4日發佈的最新民調結果顯示,56%的美國受訪者認為美方竊聽盟國領導人的電話“不可接受”,認為“可接受”的占36%。
  有分析人士指出,美國國家安全局數十年來行事的“指導原則”就是只要有理由,針對外國目標的任何竊聽項目能實施就應實施。分析人士說,對在信息時代掌握巨大技術優勢的美國而言,這一對外“原則”恐怕難以在長期發生實質改變,因此美國政府和國會下一階段究竟能否提出、能提出怎樣的改革措施存在巨大不確定性。
  短期看,奧巴馬政府還將繼續高調辯護,間或有選擇性地低調“認栽”,甚至可能展示出更多“改變”姿態;長期看,美國以巨大技術優勢搶占情報制高點的外部“誘惑”和內部“原則”並未有實質變化,因此所謂改變也恐難落在實處。(新華社記者孫浩 王豐豐)
  (原標題:美會把“竊聽門”當回事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w18ewee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