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現在校園裡和周邊7個社區放了120個回收箱,每月可以收集2000枚廢舊電池。”12月15日上午,中南大學研究生袁廷剛說,每次收集滿後,會有企業來車,把這些廢舊電池拉到湖南婁底去。
  在婁底市的湖南紅太陽電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紅太陽公司)專門的生產線上,這些送來的廢電池,通過去殼、粉碎和“火法-濕法聯合處理”,最終能形成新的電源材料。
  自2010年以來,中南大學廢舊電池回收利用社會實踐團通過連續數年的假期調研與科技幫扶,促成了婁底市政府“城市礦山”廢舊電池回收利用產業化基地項目的落成,並打造了全國首個廢舊電池回收人才培訓中心。
  這一系列項目的落成源於3年前的一次大學生志願者活動。
  2010年的國際志願者日,中南大學冶金與環境學院啟動了第一屆“資源有限循環無限的廢舊電池回收利用活動”,學校本部和周邊一些中學生送來了大堆的廢舊電池。
  但滿腔熱情過後,學生們遭遇了尷尬:成堆的廢電池送給誰?他們搜尋網站、打電話詢問,結果是企業不要,政府不收。
  “這不是把分散污染變成了集中污染嗎?廢舊電池的循環利用難道是一條死路?”志願者沮喪之餘也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這一難題也引起了中南大學資源循環與環境材料研究中心主任郭學益的關註。在他看來,目前市場上流通的主要是鹼性電池、鎳氫電池、鋰離子電池和鉛酸電池,其中大部分電池含有鋰、鎳、鈷等大量有價金屬,是重要的城市礦山。“對這類電池的回收利用,一方面保護了環境,另一方面也可以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
  郭學益向志願者們建議,應該針對暴露出來的問題多調研,尋找解決的途徑。
  在他的啟發下,學生們成立了中南大學廢舊電池回收利用社會實踐團,赴湖南各地展開調研。實踐團走了4個地市、30多個調研點、100餘個社區,抽樣調查約1000個有效樣本。
  實踐團調查發現,61.2%的公眾在購買電池時註重電池的價格和質量,只有14.6%的公眾會在購買電池時以電池的環保程度作為購買依據;50%以上的受訪者對廢舊電池的危害不關心,對電池是否符合環保標準態度漠然。
  活動期間,隊員們撰寫了10萬餘字的報告,得到了中國有色金屬工業清潔冶金工程研究中心、湖南省環保廳、湖南省發改委的贊賞。而怎樣走出一條廢舊電池循環利用的新路,也成為實踐團志願者思考的課題。實踐團成員曹笑說,大家把更多的註意力放到了尋找合作企業上。
  當時,正在中南大學洽談合作的紅太陽公司董事長周紅陽,在郭學益等人的推介下,對廢舊電池循環利用的市場前景產生了興趣。
  周紅陽所在的紅太陽公司是中港合資企業,公司主要項目屬於國家“863”計劃新能源與高效節能領域,以含鈷鎳礦料和可回收電池為主要原料,產品廣泛應用於二次電池生產。
  多次接觸後,雙方終於牽手合作,併在反覆試驗後共同開發了“火法-濕法聯合處理技術”,打破了廢舊電池回收利用的技術瓶頸。不久,紅太陽公司決定投入3.8億元建一條生產線,年處理廢舊電池1.2萬噸,並將其加工成製備電池的原材料。
  2012年,中南大學與婁底市政府合作,共建全國首個“廢舊電池回收高效加工產學研示範基地”,這直接促成了婁底市“城市礦山”回收利用產業化基地的建成。而實踐團則擔負起了打造廢舊電池回收體系、建立人才培訓中心的責任。
  2012年~2013年的暑期,實踐團在婁底市開展公益活動,招募並培訓了婁底市高校及企業志願者百餘人,併在婁底市構建了市-縣回收電池體系,目前已能解決了企業40%的原料來源問題。
  中南大學黨委副書記高山表示,實踐團歷時多年的公益創造,不僅發現一個廢舊電池循環利用的新途徑,也走出了志願服務和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新路子。目前,實踐團的成員已經覆蓋到了在校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下一步,學校將繼續支持實踐團在長株潭地區推廣這一模式,實現地方環境保護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雙贏。
  本報長沙12月18日電  (原標題:環境公敵巧變“城市礦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w18ewee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